長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相傳在戰國時期,這里就已是楚國的重要邑城,當時叫做青陽。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設長沙郡。漢高祖稱帝后封吳芮為長沙王,此后漢代貴族世居于此。在長沙有著許多關于古墓和寶藏的傳說。而1971年的一次偶然機會,一場驚心動魄的“火災”卻真的為我們帶來了幾千年前的神秘漢墓和數之不盡的奇珍異寶。
長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相傳在戰國時期,這里就已是楚國的重要邑城,當時叫做青陽。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設長沙郡。漢高祖稱帝后封吳芮為長沙王,此后漢代貴族世居于此。在長沙有著許多關于
古墓
和寶藏的傳說。而1971年的一次偶然機會,一場驚心動魄的“火災”卻真的為我們帶來了幾千年前的神秘漢墓和數之不盡的奇珍異寶……
一、“燒出來”的馬王堆墓葬
在長沙市東郊一片無人問津的荒野之中,有一座土丘。在這個土丘中部有兩座直徑六十米、高十六米的土冢。土冢大小相仿,中間相連,形似馬鞍。歷來,人們沿襲著一個說法,說這里是五代時楚王馬殷及其家屬的基地,因此把它稱為馬王堆。不過,也有人說,這是西漢長沙王劉發埋葬程、唐兩個愛姬的“雙女冢”。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真相得以重見天日……

公司寶藏全檔案:被火“燒出來”馬王堆千年女尸(圖)
1971年年底,馬王堆療養院在此地施工。工人發現地下全是紅白點的花斑土,而且越往深處挖,土質越堅硬。隨后,在花斑的紅土層中,還挖出了一大塊油光閃亮的白膏泥。這種白膏泥,用手一捏,又細又軟,如同面團,而且越挖越寬。這白膏泥到底有多寬多深?幾個好奇的小伙子們,急于耍弄個水落石出,嫌鎬頭鐵鍬挖得慢,就找來了鋼釬,一個勁地往下鉆。這一下可鉆出了一點名堂:從鉆洞里冒出了一股難聞的怪氣味。大家都跑過來湊熱鬧,看個稀奇。就在這時,不知是誰發了煙癮,他剛劃著了火柴,只聽得“嘭”的一聲,氣孔著了火,噴吐出藍色的火苗。這可嚇壞了在場的人們,大家有的忙著救火,有的嚇得往外跑,還是年紀大的有見識,他們說,這里面一定有寶貝,最好請考古工作者來考究考究。
這一考究不要緊,果然考究出了大名堂。經過專家鑒定,此處極有可能是一座漢代古墓。鉆洞中噴出的火焰是由于墓中大量有機物分解后產生的沼氣而引發的。解放前,這種火坑墓在長沙就發現過數起。在古書中也多有記載,如王充著的《論衡·死偽篇》中就提到:“改葬定陶共王丁后,火從藏中出,燒殺吏土數百人。”
隨后,有關部門迅速組織了科學的考古發掘。在發掘的過程中,考古人員居然在填土中發現了綠色的樹葉和竹枝,這都是說明墓葬白膏泥密封良好,沒有空氣進入的力證。工作人員們紛紛激動不已,或許墓葬能夠呈現出驚人的保存程度,說不定墓主人的尸體還尚未腐爛。人們按耐著激動的心情,懷著無限的期許,繼續進行發掘。
隨著發掘的繼續,一個碩大的方形墓穴漸漸顯露出來。從墓口往下,墓穴的四周是一層又一層的土質臺階,每層臺階的高度和寬度都是一米左右,每下一層臺階,墓口四周就各收縮一米。整個墓穴呈漏斗狀自上而下不斷延伸。
很快,墓坑的夯土清理完畢,棺槨外層的白膏泥開始大面積地顯露出來了。本想這白膏泥最厚不會超過半米,因為長沙附近發掘的幾百座墓葬中,白膏泥最厚也不過是幾公分。然而令人吃驚的是,這個墓穴的白膏泥竟厚達1.3米。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在白膏泥的下部,又露出了一片烏黑的木炭。木炭也像白膏泥一樣,密不透風地包裹著一個尚不明真相但可能是棺槨的龐然大物,其厚度為 40~50厘米。
當一萬多斤的白泥膏和木炭被取出后,發掘人員又發現了覆蓋在墓室中那個龐然大物上的竹席。一張張竹席剛一出土,都呈嫩黃色,光亮如新,如同剛從編織廠運來的一樣,令人驚嘆不已。但正當考古人員緊張忙碌地照相、繪圖、記錄時,由于接觸到空氣,迅速氧化的原因,未等將圖繪完,嫩黃光亮的竹席已全部變成黑色的朽物。
就這樣,直到最后一層竹席被輕輕掀開的時候,一副龐大的棺槨終于呈現在眼前……

公司寶藏全檔案:被火“燒出來”馬王堆千年女尸(圖)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自行辨別真假,損失自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foxmail.com ,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