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筑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網絡配圖
二,尚武門,是西安北城墻最西的一個門,俗稱小北門。是十八座城門中最為年輕的一個門,與尚德門、尚勤門,尚儉門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習武健身、勤儉節約"。
三,西安朱雀門曾是唐皇城的正南門,因四象中的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門下是唐長安城的中軸線朱雀大街。隋唐時,皇帝常在這里舉行慶典活動。
分頁:1/3頁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閱讀推薦:
貞觀三年(629年)玄奘為了求得真經離開長安出涼州,經玉門關沿絲綢之路獨自向西而行,途中歷盡艱險,最終歷時4年、穿越數十國,終于抵達天竺(今印度)那爛陀寺。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取經歸來,返回長安,帶回了657部梵文佛經。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齡迎接玄奘,迎接儀式就在唐皇城的正門朱雀門舉行。

網絡配圖
四,中華門是南京明城墻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原名聚寶門,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城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的堡壘甕城,其建筑規模僅次于通濟門現已不存),有"天下第一甕城"之稱。中華門布局嚴整、構造獨特,是研究我國古代軍事設施的重要實物資料,不論是在軍事上、歷史上、還是在文化上、城建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分頁:2/3頁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閱讀推薦:
城門設置有三道甕城、四道券門,呈"目"字形結構,每道甕城都有一門一閘,主體建筑內甕城由中華門主樓城門和二至四道輔助城門構成,各城門原有雙扇包鐵門和可上下啟動的千斤閘,內設有栓槽,用來供木栓緊閉大門所用,整個城共有二十七個藏兵洞,可以藏兵三千余人。中華門前后有內外秦淮河徑流橫貫東西,南邊交通連接長干橋,北邊連接鎮淮橋,是舊時南京老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以中華門為界的老門東與老門西自古便是江南繁華之地。

網絡配圖
五,始建于隋朝,是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筑群上著名的建筑。定鼎門是隋唐洛陽城外郭城正南門,隋初名建國門,唐時更名定鼎門,定鼎門內的街道稱為"天街"。定鼎門為一門兩闕格局,雙闕與主城門樓呈一字型對稱平行分布,門樓與闕臺之間有飛廊連接,其門道的寬度和進深為隋唐兩京郭門之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分頁:3/3頁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閱讀推薦: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自行辨別真假,損失自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foxmail.com ,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