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也稱“隕星”,是地球以外脫離原有運行軌道的宇宙流星或塵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盡的石質、鐵質或是石鐵混合的物質。

隕石根據其內部的鐵鎳金屬含量高低通常分為四大類:石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玻璃隕石
大多數隕石來自于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隕石大體可分為石質隕石、鐵質隕石,石鐵混合隕石。
隕石的平均密度在3~3.5之間,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隕鐵密度為 7.5~8.0,主要由鐵、鎳組成。隕鐵石成分介于兩者之間,密度在5.5~6.0間。

隕石在大氣層中燃燒磨蝕,形態多渾圓而無棱無角。所以我們可以從以下的一些基本特征進行大致的隕石鑒定:
熔坑:隕石表面都布有大小不一、深淺不等的凹坑,即熔蝕坑。不少隕石還具有淺而長條形氣印,可能是低熔點礦物脫落留下的。
熔殼:隕石在經過大氣層時,極高的溫度導致隕石表面熔融,產生了一層微米至毫米級別玻璃質層,這就是熔殼。當隕石在地表存在較長時間后,其熔殼易被風化而消失掉。
比重:隕石因為含鐵鎳比重較大,鐵隕石比重可達8,石隕石也因常含20鐵鎳,比一般巖石比重也大些。但是,存在極少量的石質隕石(如碳質球粒隕石等)因不含或金屬含量極低,其密度與一般地球巖石相似。
磁性:各種隕石因含有鐵而具強度不等的磁性。經風化的隕石沒有磁性,因而也就不算隕石了。
條痕:隕石在無釉瓷板上摩擦一般沒有條痕或僅有淺灰色條痕,而鐵礦石的條痕則是黑色或棕紅色,以此加以區別。

隕石在高空飛行時,表面溫度達到幾千度。在這樣的高溫下,隕石表面融化成了液體。后來由于低層比較濃密大氣的阻擋,他的速度越來越慢,融化的表面冷卻下來,形成一層薄殼叫“熔殼”。熔殼很薄,一般在1毫米左右,顏色是黑色或棕色的。在熔殼冷卻的過程中,空氣流動在隕石表面吹過的痕跡也保留下來,叫“氣印”。氣印的樣子很像在面團上按出的手指印。 熔殼和氣印是隕石表面的主要特征。若是你看到的石頭或鐵塊的表面有這樣一層熔殼或氣印,那你可以立刻斷定,這是一塊隕石。但是落下來的年代較長的一些隕石,由于長期的風吹、日曬和雨淋,熔殼脫落了,氣印也就不易辨認出來了,但是那也不要緊,還有別的辦法來辨認。
最后,需求闡明的是隕石的窄義特征:
隕石首要由鐵紋石和鎳紋石兩種礦產構成,其次富含少量的石墨、隕磷鐵鎳礦、隕硫鉻礦、隕碳鐵、鉻鐵礦和隕硫鐵等。在化學成分上除Ni和Fe外,還富含Co、S、P、Cu、Cr、Ga、Ge和Ir等元素。有少量鐵隕石還富含硅酸鹽包體。鐵隕石的分類首要根據Ni、Ga、Ge和Ir的含量及其結構特征,分為13個群。
不一樣種類隕石的特征有顯著的不一樣,火星隕石,月球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石隕石,玻璃隕石各有自己一起的特征。簡略而言,一塊隕石必定具有其間的幾個特征,但不或許全部具有。掌握以上幾個隕石的特征我們就可以避免把通常的巖石當隕石送檢的差錯,也可以把實在具有隕石特征的巖石送到權維組織檢查。只好隕石喜愛者盆友自己實在知道隕石,才可以避免走彎路。期望喜愛隕石盆友們注重一下隕石外的基本知識,在咨詢或送檢時供應給對方參看。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自行辨別真假,損失自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foxmail.com ,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