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13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將繼續提高10%。 這是2005年以來,公司連續第9年調整企業養老金。不過,普通退休人員表示,對退休金連漲并沒有特別大的感受。】

根據勞動保障部數據:2010年,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5707萬人,其中,農民工參保人數為3284萬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3634萬人。總覆蓋率僅39%,而無養老保險人群61%。
"中式養老"帶來的并不僅僅是養老覆蓋率較低的問題,養老金巨虧、雙軌制等問題無一不困擾著我國老人。
養老金虧空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曾稱,當前我國養老金儲備規模占GDP總量比例太低,僅為2%。養老金儲備占GDP的比例最高的是挪威,為83%左右,日本是25%,美國是15%,我國只占到GDP的2%。
目前,我國養老金存在很大的缺口。到2011年底,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為2.5萬億,但是個人賬戶實有資金2703億元,空賬金額高達2.2萬億元。

有報告認為,如果繼續目前的運作模式,從2017年起養老金要求的財政補貼將持續上升,至2050年將達到當年財政支出的20%以上。與GDP的規模比較,在不改革的情況下,養老金缺口到2020年將達到0.2%的GDP,2030年達1.4%的GDP,2040年達3.1%的GDP,2050年達5.5%的GDP。
養老金缺口產生的原因

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方面很多以前退休的人員根本就沒有繳費并參保,退休后卻享受養老金待遇。當時在職職工的個人繳費,被部分拿去給退休者發養老金,這就使得在職職工個人賬戶出現空賬。實際上是拆東墻補西墻、寅吃卯糧造成了個人養老金賬戶虧空。另一方面是近年來公司連續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養老金,使得公司財政優先為退休者發放養老金,而無法在短期內解決空賬問題。

從以上兩個原因分析,我國養老金個人賬戶缺口,其實是將現有職工繳納的養老金挪去支付過去未繳養老金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支出,從而造成現在職工個人賬戶缺口。而這部分缺口說到底應該由公司財政資金彌補。也就是說,造成個人賬戶高達2萬億元的養老金缺口是現有繳費職工替公司財政埋單了。
延遲退休是出路么

延遲退休是否已是大勢所趨?坦白說,延遲退休建議有遮蔽真命題和舍本逐末之嫌。隨著我國步入人口老齡化,延遲退休年齡有控制支出、增加收入和緩解養老金支出貧困等多重功效,據估算,如延遲退休可為社保體系每年節約200億元資金。

可實際上這延遲退休換來的200億元根本補不上社保缺口,15年的時間,即便排除通貨膨脹、人口老齡化等增加養老金支出的因素,保守估計空賬規模也已經達到27200億元。以不足2%的收益率,該如何填補這個空賬。延遲退休,這確實不是一個好方法。
養老雙軌制加劇養老困局

根據2006年人事部、財政部《關于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計發離退休費等問題的實施辦法》,公務員退休金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即使工作年限不滿十年,亦能按照40%計發。此外,還有機關老干辦管理的生活補貼。而我國企業單位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障制度,由企業繳納的統籌部分占工資總額的20%,企業職工所繳比例為個人工資的8%,退休金普遍只有退休前工資的60%左右。

2007年財政向全國機關退休費用投入為1875.43億元,同年公司基本養老保險的投入為971億元,財政投入公務員退休收入的數量優勢十分明顯(政府未公布近年來此數據)。據政府公司網站,我國2007年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51304.03億元,1875.43億元占當年財政收入的3.65%,而教育經費支出占GDP之比20年來首超4%。

在如此公司扶持的扶持下,養老問題似乎沒看到什么出路。
【你對本文的觀點贊同么?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么?本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于網絡。】
注:本文部分文字引用自維基百科、千龍網、新京報、河南商報、大洋網等。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自行辨別真假,損失自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foxmail.com ,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