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關乎民之生命安全,是人權的基本。新醫改已經實施3年多,但似乎現實遠沒有中央指示中描述的那么美好。兩會前中央集中出臺了一系列醫改新政其中包括要求看病打針10元搞定,并稱要在2020年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醫療的失衡
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我國基本醫保已覆蓋96%的人群,已跨入具有全民醫保制度公司行列。
我國僅用10年時間就實現了全民基本醫保,但城鄉醫療保障水平差異較大,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的保障水平相對較低。特別是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城鎮職工以及城鄉居民之間享受到的醫療保障水平差距非常明顯。醫療資源的分布更是
醫療極度失衡的現狀

我國城市人口平均擁有的醫療資源是農村人口的2.5倍以上,而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城鎮人口與農村人口幾乎已經是1:1。從資源分布上來看,我國東部地區的醫療資源較為豐裕,2010年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3倍。中部和西部沒有太大差別,其水平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90.85%和91.47%。北京、上海、天津是我國醫療資源最豐富的三個地區;江西、安徽、貴州三省的醫療資源比較匱乏,一直是處于全國的最末位。
醫療資源分布不均

我國人口占世界22%,但醫療衛生資源僅占世界2%。這僅有的2%的醫療資源,其中80%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城市中又有80%的資源集中在大醫院。而即便是在大醫院里,醫療服務資源的分配也極不均等。
依據我國醫院分類管理標準,經各級評審,醫院可分為三級,每級又分甲、乙、丙三等,三級中增設特等,共三級十等。
衛生部宣布在2012年評選10所公司級特等優質醫院,從全國三級甲等醫院中評選出100所公司級優質醫院、300所區域級優質醫院、500所縣級優質醫院,一場醫院"評級戰爭"正式拉開了序幕。

“醫院之所以爭先恐后地提高自己的級別,級別本身由政府直接參與,并與資源配置掛鉤,這是最大的問題。”醫改專家劉國恩說,國外的一些公司,醫院的評級更看重技術、質量、安全等因素,是由非政府組織認證、評級,且結果并不與醫院級別、資源聯系起來。因為這些非政府組織是沒有權力把人權、物權、財權與醫院級別掛鉤的。醫院的級別更多體現在患者、醫保機構、投資方的認可上,靠市場來反映。“我覺得這是一個良性的促進,醫院的設備、規模是應由市場說了算,由市場淘汰,而不是政府說了算。”

再來翻看衛生部2009-2011年的衛生統計年鑒,社區衛生院人均診療人次和床位利用率的下降與三級醫院人均診療人次上升的反差將我國百姓“看大病看小病都往大醫院跑”的現狀表露無遺,進一步促使了醫療資源的不合理分配。
特權醫療橫行

根據1998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所有用人單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全部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但進程卻是不平衡的,尤其是在醫改初期,廣大普通公眾在看病難、看病貴的煎熬中,承受了最初的醫療市場化陣痛,而本該率先垂范的人民公仆卻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安享公費醫療,并逐步向官本位、特權化演化。

據監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國黨政部門有200萬名各級干部長期請病假,其中有40萬名干部長期占據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開支約為500億元。我國政府投入的醫療費用中,80%花在了850萬以黨政干部為主的群體身上。盡管有關部門后提出質疑,但部分干部利用手中的權力壟斷優質醫療資源甚至浪費公眾財富的現實卻不容回避。

還有一個相當棘手的難題是:為了穩定公務員隊伍并保證其超國民福利,取消公費醫療的前提竟是不能降低其醫療待遇。而要實現這一點,需要定向加大財政收入。何況即使進入醫保,公務員的醫療待遇仍優于企事業職工。
以藥養醫現象凸顯

醫療費用貴導致看不起病的問題由來已久,“以藥養醫”是其主要原因。
公立醫院的“以藥養醫”,即賣藥收益成為醫院和醫生的主要收入來源,通俗講就是醫院和醫生主要靠賣藥掙米來養活自己。“以藥養醫”在公立醫院藥品購銷和處方行為上主要有以下體現:
(1)醫療費用中,藥品費用比重很高,全國平均在45%左右,從能夠找到的資料看是世界上藥占比最高的公司;盡管醫療總費用占GDP的比重只有4.7%左右,在同等發展水平公司中屬于偏低水平,但藥品費用占GDP的比重在2%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公司之一;

(2)藥品價格越高,購銷量越大;
(3)藥品供貨商針對醫院的返利現象普遍存在;其中藥品采購款回款周期長達6-12個月,相當于藥品供應商長期向醫院提供一筆無息貸款,這實際上是一種隱性返利;
(4)回扣現象普遍存在,由此導致的過度用藥、濫用藥現象很嚴重;
導致“以藥養醫”的直接原因是價格管制導致的醫藥價格扭曲。政府人為壓低醫療服務價格使得醫療服務收費不足以維持醫院運營,醫院不得不通過賣藥的高額收益來彌補醫療服務收費的不足。公立醫院能夠這樣做,制度前提是其在醫療服務市場上擁有行政壟斷地位,從而能夠低價買藥、高價賣藥。

衛生部長陳竺提出廢除“以藥養醫”的具體時間表:“2012年300個試點縣先行推開,2013年縣級醫院普遍推行,2015年公立醫院全面推開。”同時明確了改革的路徑:“用總額預付、按病種、按服務單元、按人數等替代按項目付費。把臨床路徑與支付制度改革結合,支付制度改革與取消以藥補醫相輔相成。”
但醫改專家指出“陳竺所指的全面推開和完成改革不是一回事,支付制度的改革是一件工作量巨大的事情,從國際慣例來看,這起碼需要十年”。

附錄:我國醫改三十年
【你對本文的觀點贊同么?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么?本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于網絡。】
注:本文部分文字引用自維基百科、我國經營報、我國青年報、我國新聞網、我國新聞周刊等。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自行辨別真假,損失自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foxmail.com ,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