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曾經生存過的物種中,99%以上的現在都滅絕了。大部分都在“背景滅絕”時期靜靜消失,而小部分物種每10萬年左右滅絕。
但也存在有些時候在短時期內滅絕率迅速上升,滅絕地球上很大一部分生命。這些被稱為大滅絕。大滅絕對生命歷史有深刻的影響,很多科學家都爭論現在正處于另一個大滅絕。為了看看他們是否正確,我們可以回顧先前那些大量物種滅絕的情形。
傳統上,科學家一般說“五大”滅絕,包括可能是最著名的導致恐龍滅絕的那次大滅絕。那是白堊紀晚期由隕石撞擊觸發的,但另一個主要的大滅絕是由整個地球現象變化導致的。雖然這些大滅絕不那么出名,我們也許能從中學到點什么,并加深對當前環境危機的認識。
1.奧陶紀晚期
這一次古代危機大約是4.45億年前,有兩波主要的滅絕,都是由南半球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導致的氣候變化引起的。這使其成為唯一與全球變冷相關的大滅絕。
這一次滅絕導致大約57%的海洋屬死亡,包括很多三葉蟲、帶殼腕足類以及似鰻牙形蟲。
2.泥盆世晚期
這一時期現在被認為是分布在2千萬年內的大量滅絕“脈沖”,始于3.8億年前。見證了約50%海洋屬的滅絕,包括很多珊瑚、三葉蟲、海綿以及名為盾皮魚的重甲魚。這一滅絕與重大氣候變化有關,可能是由現在的西伯利亞的Viluy Traps地區火山爆發有關。一次大爆發可能導致了海平面的迅速漲落,降低了海洋中氧氣含量。
3.二疊紀中期
科學家近期發現2.62億年前的另一次事件在規模上可比擬“五大”滅絕。這一事件與現在我國境內的峨眉山爆發不謀而合,已知導致了熱帶和更高維度地區的同時滅絕。特別地,滅絕率異常之高:80%以上的物種都消失了,包括腕足類和單細胞深海有孔蟲類。
4.二疊紀晚期
二疊紀晚期大滅絕發生在約2.52億年前,使其他事件都相形見絀,滅絕了大約96%的物種,包括更多的三葉蟲、珊瑚以及陸生動物的整個物種分支。這一滅絕是由西伯利亞暗色巖的大量爆發觸發的,一個龐大遷延日久的火山事件,覆蓋了如今西伯利亞的大部分,產生了連鎖環境影響。
溫室效應迅速扎根,海洋酸化,氧氣耗盡。臭氧層部分損壞,致命程度的紫外線輻射到達地球表面。地球恢復花費了1千萬年,并且即使到那時,這一災難造成的不穩定環境也使得隨后的三疊紀時期間歇爆發更強的滅絕。
5.三疊紀晚期
發生在2.01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事件,引起的滅絕物種數字類似于二疊紀晚期事件。這是由另一次大規模爆發引起的,這一次是中大西洋巖漿省,預示著盤古大陸這一超大陸的分裂,形成了后來的大西洋。
正如二疊紀晚期的事件,這也造成了連鎖環境影響,導致大約47%的所有屬滅絕。這次滅絕導致了似鰻牙形蟲的最終死亡以及石珊瑚的最大已知滅絕。這次事件還抹除了很大一部分陸生動物和兩棲動物,為侏羅紀時期恐龍的多樣性奠定了基礎。
慢速的大滅絕
所以,我們目前是否正處于一次大滅絕呢?如果是的話,那么這次原因就不是隕石撞擊或者火山爆發了。這是一個物種的活動所致:智人。棲息地破壞和日益上升二氧化碳含量引起的氣候改變所致的滅絕率令人想起古代的大滅絕。
今日和過去的相似性十分可怕。過去滅絕的大部分與來自火山的二氧化碳導致的快速全球變暖和大量連鎖反應有關。原因可能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
但距最后一次大滅絕已經過去了6600萬年。地球的生態系統已經大為不同,鑒于上次重大生物危機已經過去的時間長度,也許變得更穩定了。大陸的位置變化了,意味著大氣層和海洋環流也不同了,因此利用過去數據預測任何未來大滅絕的結果都很困難。
目前滅絕率是期望背景率的50倍,表明另一次大滅絕事件正在進行。但大滅絕也與幅度有關:如果我們穿越到數百年后的未來,檢查保存如今生態系統的化石,我敢打賭說我們發現不了多少大滅絕事件的證據。
如果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停止生物多樣性下降,我們也許能逃脫大滅絕。但100年或者1000年人類對生物圈帶來的更多壓力可能會將我們帶到湮滅的邊緣。
Alex Dunhill(利茲大學)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自行辨別真假,損失自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foxmail.com ,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