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近出版的U.S. Geological Survey報道,科學家重建了瀕危的綠海龜的皮膚。這是首次在實驗室成功造出非哺乳類動物的皮膚。科學家能夠借此培養與腫瘤有關的病毒以更深入地了解某些腫瘤。
在一項國際合作中,科學家造出了海龜皮膚,為了從中培養一種叫海龜皰疹病毒5型的病毒,簡稱ChHV5。ChHV5與纖維狀腫瘤病有聯系。這是一種影響全世界海龜的腫瘤疾病,特別是在夏威夷,佛羅里達和巴西。纖維狀腫瘤病使海龜的皮膚、眼睛和嘴巴還有體內長出腫瘤。病毒危害海龜的免疫系統,導致海龜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來病毒侵害。它們因而消瘦甚至死亡。研究ChHV5如何在海龜皮膚中繁殖,使研究人員能更好地對抗危害瀕危物種的病毒性疾病。
“纖維狀腫瘤是最常見的影響瀕危綠海龜的傳染病。”USGS的科學家和該研究的主要作者Thierry Work指出。“我們的發現顯著促進了對纖維狀腫瘤病的研究。它們也許能夠幫助科學家更好了解其他皰疹病毒引起的腫瘤疾病,包括人類的腫瘤疾病。”
科學家從海龜的正常皮膚和腫瘤皮膚提取細胞,去重建復雜的三維海龜皮膚的結構。它們使ChHV5能夠在實驗室里繁殖。病毒的繁殖給科學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觀察病毒復制的機會。它揭示出某些怪異的系統,如在細胞內組裝病毒的形如太陽的病毒復制中心。
雖然ChHV5已經被發現超過20年,但是病毒不能在實驗室內生長阻礙了我們了解它是怎樣引起腫瘤的和開發病毒血液檢測方法。
“在復雜的三維皮膚結構中檢測病毒是令人興奮的,因為這種系統中的病毒復制可能比傳統的實驗室技術更接近現實,”Work說。“這方法會是一件有力的工具,能夠解決更廣泛的問題,包括爬行類動物的病毒性腫瘤以及一般的腫瘤皰疹病毒的復制情況。”
美國瀕危物種法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海龜列為瀕危動物。除了疾病,綠海龜面對的威脅還包括失去筑巢環境、巢被破壞和被漁民抓到。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自行辨別真假,損失自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foxmail.com ,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