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歲的李慶元老先生現在比“上班族”還忙,半個多世紀前他是部隊文工團彈三弦的文藝兵,現在他是活躍在山東青州古城里的一位“老玩童”。他說苦累了大半輩子,人到夕陽突然“活明白了”,余生要玩得充實玩得快樂玩得有意思、有意義。(圖 施哲瑩/王昊亮/施曉亮)

早晨6點,李慶元準時起床,一番洗漱之后,他開始了每天的“早課”:穿上大褂,對著鏡子找感覺、練表情。好多人說他形似、神似相聲大師馬三立,他也希望曾經的文藝底子也能給自己平添幾分自信。

年輕時當文藝兵學的是彈撥樂器,主要是三弦。去年他又悄悄添置了二胡、京胡等弓弦樂器。大半年每天早上一小時的苦練,現在已經拉得有模有樣了,他說“不僅僅是聲音,我得練得一招一勢都接近專業。”

老伴跟兒子住在城郊農村的宅院里,平時城里樓房就李慶元一個人。當年部隊生活給了他超強的生活能力,他活得自由自在、有滋有味。這是他每天的早餐:一只發好的深海海參、3個從山里買來的土雞蛋、一個饅頭、半個豬蹄,快到中秋了,還有兒女們送來的新鮮螃蟹。

八點半,李老頭騎自行車去“上班”。從家到他“上班”的明清古街只有一刻鐘路程,沒人想到,這個虎虎生風的老先生早已年過古稀,快奔八十了。

李慶元的家鄉是古九州之一,這條明清時曾經很繁華的石板古街,被公司文物局評為“我國十大古街”之一。李老每天就在這里呆4個多小時,與“小伙伴”們吹拉彈唱,對于這位“老玩童”來說,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玩法,一種“樂活人生”。

為了營造古街氣氛,當地從民間請來捏面人、磨剪子鏹菜刀、說書唱戲的幾十位民間藝人,每天上午、下午各2小時在此“情景再現”,給一點象征性的補貼。李慶元就是其中年齡最大的一員。

李慶元當過教師,平時喜歡寫點東西。說唱組的5個成員前幾天請他幫著寫段快板書,他鼓搗幾個晚上創作出來長達幾百句的《山里大嫂逛古城》,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這幾千字的快板書稿子,就是這雙粗糙的手,在鍵盤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敲擊出來的。

中午時分,李慶元請幾個老伙伴到古街上一家頗有名氣的“魚鍋”餐館“開開葷”。他自稱他比同齡人會生活、舍得花錢:“有錢不花,死了白瞎”。

平時在家吃完飯后能午休一小時。今天享受完魚鍋他干脆不回家了,在古街的樹蔭下與伙計們楚河漢界較量一番。

李老很愛“面子”,隔三岔五就要勞煩古街口的剃頭匠給刮刮臉,他說必須把自己最精神的一面展示給別人。

李老不久前買了一部高清攝像機,自學拍攝及后期制作技術。他給自己訂了一個年度計劃:要把他和伙伴們演奏的曲目、把家鄉的歷史文化美景都拍攝、記錄下來,制作成電視片,留給后人。

全部后期編輯、制作,配音、字幕,都是他一個人邊學邊干,雖然慢,但樂在其中。他自信“笨鳥先飛”、必定能“鐵杵磨成針”。每次拍攝的內容制作完成后,他都刻制一批光盤,送給被拍攝者和朋友,他說這叫“分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份快樂與眾人分享,就成了一片歡樂。

“老玩童”“樂活人生”的玩法被不少媒體報道,每每有客造訪,他都要搬出這些來“顯擺”一番。

下午下班后,李老騎車來到南陽河畔的城市公園,這里自發形成了多個吹拉彈唱的票友圈子,他參與其中自娛自樂,同時為自己的民樂隊物色替補隊員。

晚飯過后,幾十位票友相約城市廣場,自拉自唱、自娛自樂。他們把音量控制得適中,并且適時收手,避免影響市民休息。而不少市民也對這種雅致的文化消夏方式頗為認可。

「 hi,看“我國人的一天”,請上“我愛熱可樂”哦,域名www.52rkl.cn 」
騰訊圖片《我國人的一天》(微信號chinaoneday),真實生活,點滴記錄,展現平凡而偉大的我國人。投稿或來信可以發送郵件至:1311211184#qq.com (發送郵件時請把#改成@)
文章來源騰訊新聞,建議下載騰訊手機新聞客戶端瀏覽
當前:
我國人的一天
推薦:每日輕松一刻神吐槽FUN來了新聞哥
上一篇:我國人的一天:導樂師
下一篇:我國人的一天:戶外俱樂部領隊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自行辨別真假,損失自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foxmail.com ,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