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咸陽禮泉縣,溝壑縱橫的黃土塬上,常年干旱少雨,人畜飲水都要從外地購買,但這里的土坎上卻盛產蝎子,當地村民夏夜時常常“加班”,戴著紫光頭燈捕捉蝎子以增加點收入。(圖/文 華商報 鄧小衛)

7月14日晚上9點,在禮泉縣北部的九嵕(zōng)山下,天黑之后,三三兩兩的捉蝎人便戴著紫光頭燈,手拿鑷子和長桿出發,走在通往黃土塬的山路上。

在當地,野生活蝎子的收購價格已經漲至每斤430元,去年立秋之后的價格最高時達到480元。當地捕捉蝎子的人越來越多,因為留守在農村的年輕人很少,老人和婦女便成為捉蝎子的主力軍。7月放暑假,為了勤工儉學,很多學生也結伴加入其中。

圖為一位放暑假的中學生在母親的陪伴下來到村子旁的山溝里捉蝎子。

五毒之蝎,是傳統的藥用昆蟲,中醫以完整的干燥體入藥,稱為“全蝎”或“全蟲”,捕捉野生蝎子也是我國商品藥材的主要來源。近年來蝎子以及蝎毒素的廣泛應用,致使蝎子的價格一路看漲。

以前當地人晚上捉蝎子使用的是普通燈光,捉蝎子時要在黃土和柴草中細心搜尋,捕捉量非常有限,后來使用了這種紫光燈后,蝎子在紫光照射下通體發出熒光,幾乎無處藏身。

紫光燈照射下,通體熒光的蝎子在黃土塬上非常醒目。看到蝎子后,抓蝎人要用鑷子夾住并迅速放入塑料袋中,熟練者三四個小時就能捉到半斤以上的蝎子。

剛被捉進瓶子里的蝎子會變得焦躁不安。

分布在陜西的野生蝎子屬于東亞鉗蝎,它有冬眠習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驚蟄以后出蟄,11月上旬開始進蟄冬眠,全年活動時間有6個月左右。蝎子多在日落后晚9點至11時出來活動,到翌日凌晨兩三點鐘便回窩棲息。

漆黑的夜晚,戴著紫光燈捉蝎子,看似簡單,但需要在山高溝深的黃土塬上不停地翻越,腳下除了磕絆人的棗刺外,松軟的黃土隨時都有垮塌跌落的危險。捉蝎人行走在路上會時常相伴,依靠微弱的紫光行走在漆黑的山溝中搜尋蝎子。

為了到人跡罕至的地方找到更多的蝎子,有的人越走越偏僻,危險也隨之相伴。有時為了捉住一只爬在高處的蝎子,抓蝎人還需要攀爬在土坡上。所以每年夏季的夜晚,都有人因捉蝎子發生傷亡事故,不是掉進枯井,就是跌落山溝。

7月15日零點,抓蝎人說,很多人都有被蝎子蜇過的經歷,但蝎毒不會致命,捉蝎人對蝎子并沒有畏懼感。去掉尾部刺針的蝎子會成為捉蝎人休息時的玩偶。

圖為抓蝎人與蝎子在玩耍。

兩位捉蝎人在路上偶遇后進行交流,他們感嘆蝎子越來越少了。

7月15日凌晨,這是一位捉蝎人一晚上的勞動結果。

白天,農戶將捉到蝎子賣給收購人。在禮泉縣石潭鎮,有數十人自發形成收購隊,每斤從中賺取二三十元的差價,他們騎著摩托車凌晨5點出發,懷揣四五千元收購款,在周邊農村專職從事野生蝎子收購。

7月15日早晨7點,收蝎子的摩托車隊已經上門收貨了,他們使用稱貴重藥品用的戥子稱蝎子。

時間長了,每個人都有相對固定的收購戶,有的捉蝎人剛回家,天還沒亮收購隊便敲門要蝎子。等到中午時分,當地的蝎子集中到石潭鎮,當地的大客商開始打包分發到河南、安徽等地藥材市場。

7月15日早上8點,這位收蝎子的人塑料袋中已經收到了近10斤蝎子。一名收蝎人說,收購隊每天收購的蝎子有100多斤,按每斤最少600只蝎子計算,當地每天平均收6萬只蝎子,每個收購季節為100天,就有大約600萬只蝎子從禮泉縣供應到國內市場。

7月中旬是當地蝎子產幼蝎的時期,母蝎子被捉后趴在背上的二三十只幼蝎子會被捉蝎人抖掉,但它們離開母體后無法生存。陜西境內的捕捉蝎子暫未造成嚴重生態危害,但野生蝎子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 hi,看“我國人的一天”,請上“我愛熱可樂”哦,域名www.52rkl.cn 」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國人的一天》微信號。投稿或來信可以發送郵件至:1311211184#qq.com (發送郵件時請把#改成@)
文章來源騰訊新聞,建議下載騰訊手機新聞客戶端瀏覽
當前:
我國人的一天
推薦:每日輕松一刻神吐槽FUN來了新聞哥
上一篇:我國人的一天:“猴媽媽”
下一篇:我國人的一天:“昆明好人”老張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與本站無關,自行辨別真假,損失自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郵件 enofun@foxmail.com ,如未聯系本網所有損失自負!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網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評論